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The 4th SFLEP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ntest
北京赛区章程(大学英语组)
大赛宗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即是以此为目的的全国性赛事,旨在搭建全国性的竞赛平台,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本项赛事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在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承办院校、外语学术研究机构及参赛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主办方通过总结前几届的经验,不断改进比赛形式,修订评审标准,务求使赛制更加合理、评审更加科学、选手发挥更加自然真实,从而对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及相关研究产生更加直接的推动作用。
大赛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被誉为是贯彻实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宗旨的重要事件,是教学第一线特别是青年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充分体现了《纲要》所提出的“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的要求。从2012年起,主办方将大赛分为大学英语(公共英语)和英语专业两个组,隔年举办。今年为大学英语(公共英语)组比赛。本届大赛将继续秉持往届的宗旨,意在推出更多综合素质高、长于进取、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带动整个外语界对课堂教学实践和理论的重视和探讨,强化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提高课堂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大赛组织单位
1.指导单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
2. 主办单位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协办单位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英语研究会
4.承办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5.合作单位
中国日报社·二十一世纪英语教育传媒
圣智学习集团(Cengage Learning)
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纽约大学(NYU Steinhardt TESOL)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
6.媒体支持单位
上海广播电视台(RTS)·上海外语频道(ICS)
中国日报社·二十一世纪英语教育传媒 新浪教育频道
《外国语》 《外语界》
《外语电化教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教学》 《外国语文》
《外语测试与教学》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大赛组委会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大赛,特成立大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成员如下:
名誉主任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付志锋教授
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壮麟教授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 文秋芳教授
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锡章研究员
北京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 张文霞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长 于志明教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副总编辑 孙 玉教授
组委会成员(按所在单位拼音排序):
北京大学 柯彦玢
北京工业大学 周俊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养龙
北京交通大学 蒋学清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常红梅
北京科技大学 张敬源
北京理工大学 吴树敬
北京联合大学 谢职安
北京林业大学 史宝辉
北京体育大学 田 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沈素萍
清华大学 蔡 蔚
首都师范大学 谢福之
中国传媒大学 李佐文
中国人民大学 贾国栋
装甲兵工程学院 张 宝
组委会秘书处:
常务秘书长:吴树敬(北京理工大学)
秘书长:史宝辉(北京林业大学)
专家组组长:柯彦玢(北京大学)、贾国栋(中国人民大学)
秘书处地址: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联系人:丁姗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联系方式:010-82235259(大赛咨询专线);18911316678
电子邮件:dingshanshan129@126.com 大赛官方网站:http://nfltc.sflep.com/
参赛资格和报名
参赛教师需为在京各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在职大学英语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同时兼授大学英语课程的英语专业课教师如果参赛,需提供由学校教务部门和外语教学部门盖章的大学英语课程安排证明。
符合以上条件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大赛官方网站http://nfltc.sflep.com/查阅大赛章程和相关规则,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到所在单位的外语教学部门报名参加初赛,外语教学部门或学校教务部门负责统一组织本校的赛事选拔。经学校初赛选拔出的选手,必须填写《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参赛登记表》(以下简称“《参赛登记表》”)并报北京赛区组委会秘书处审核,确定参赛资格,入围北京赛区复赛。《参赛登记表》和电子课件制作的格式要求可在大赛官方网站http://nfltc.sflep.com/下载。
参赛教师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必须是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参赛登记表》上请务必填写使用教材的书名全称,并加盖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外语主管部门的公章,不接受个人报名。
大赛组别设置
大赛设立综合课、听说(视听说)课两个组别,每校选派2人参加(每组1人)复赛。复赛为一堂20分钟有起承转合的完整课堂。无论是综合课还是听说(视听说)课,必须制作电子课件,利用电子课件进行授课比赛。
初赛、复赛的授课内容由选手自行选定,北京赛区决赛和全国总决赛的授课内容由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指定。
赛程安排
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北京赛区的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
1.初赛:5月17日之前结束。
由各参赛学校按照大赛章程的宗旨,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拔,每所参赛学校只能各选派一名选手分别参加北京赛区综合课组、听说(视听说)课组的复赛。
各校选拔出的参赛选手应于5月20日之前将《参赛登记表》报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传真:010-82235259;dingshanshan129@126.com )审核,以确定参赛资格,并报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逾期不候。
2. 复赛:时间为5月24日至25日。
每个组别的参赛选手教授一堂20分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或听说(视听说)课,有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授课过程不得少于15分钟,不得超过20分钟。授课主题和内容自行选定,必须制作电子课件用以授课。承办校负责组织学生配合授课。按照复赛成绩高低,经评委组确认后宣布进入决赛的名单,每个组别进入决赛的人数不超过各组复赛人数的35%,未入围决赛的选手自动获得此次大赛的优胜奖。
参赛选手请于5月23日,携带本人身份证、《参赛登记表》(需加盖学校教务和外语教学部门公章)、授课用电子课件(光盘版)和需要分发给评委、听课学生的样课(20份)到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具体时间、地点另文通知)进行报到、课件拷贝与出场顺序抽签,逾期未报到者取消参赛资格。
复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在电子课件、分发给学生和评委的样课中也不得出现任何类似信息,否则,作零分处理。
3.决赛与颁奖典礼:时间为5月26日。
每个组别决赛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10分钟的说课环节和5分钟的回答评委提问环节。
综合课组由组委会提供一段长度在800-1000字左右的英语文章,给每位选手30分钟做赛前准备。听说(视听说)课组由组委会提供一段播放长度约5分钟的视频材料,给每位选手30分钟做赛前准备。说课时间不得少于7分钟,不得超过10分钟。
复赛和决赛全过程录像,决赛录像将刻制成光盘发给所有参赛院校,供各有关学校观摩学习之用。
4.全国决赛和总决赛:时间为11月9日至12日。
北京赛区选派各组第一名选手进入全国决赛。
评分标准
1. 初赛:
初赛由参赛学校根据大赛章程自行组织安排。
2. 复赛:
(1)授课评分标准及权重:
a. 教学内容:(20%)
1) 能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
2)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3) 能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4) 教学内容完整,课堂上关于语言知识的讲解、技能操练、主题拓展等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合理
b. 教学过程:(40%)
1) 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
2) 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阐释切中要害
3) 教学过程合理流畅,各教学步骤衔接自然
4)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开展教学。课堂师生互动良好,提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学习需求,解答疑问及时正确,并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5) 以多媒体等手段有重点、有效果地辅助教学
c. 教学效果:(20%)
1) 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和活动
2) 授课结束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或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d. 综合素质:(20%)
1) 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不紧张,不过分表演
2) 口语流利,语音、语调准确自然
3) 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知识面广
4) 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2)评分:
a. 复赛授课评比计分采用10分制,评委打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最后得分为扣除一个最高分、扣除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并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b. 复赛选手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在分发给学生和评委的样课中也不得出现任何类似信息,否则,作零分处理。
(3)复赛评委组成:
每个组别评委人数不少于9人,其中包括大赛组委会特邀评委1-2人。评委须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每组评委指定一名评议组长,一旦出现争议,由评议组长负责召集评委进行合议。如果分赛区评委组合议无果,则提交大赛全国秘书处,由秘书处指定专家仲裁。
3.决赛:
(1) 说课评分标准及权重:
a. 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确定(20%):在课程设计中能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b. 教学设计体现语言学习规律(40%):能准确理解材料内容,有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合理,能有效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
c. 课程设计的完整性(20%):一堂课设计完整,任务安排合理
d. 综合素质(20%):口语流利,表述准确,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知识面广
(2)说课结束后,根据评委提问回答问题,整个环节不超过5分钟。回答问题评分标准及权重:
a. 理解力(20%):选手是否听懂评委的提问,是否明白评委提问的意图
b. 思辨力(20%):选手的回答是否切题、中肯、具有说服力
c. 表达力(20%):选手的回答是否清楚、简洁、流畅、语言准确
d. 反应力(20%):选手是否能快速组织对问题的有效回答,选手的回答受到干扰时是否能做出及时而合理的反应
e. 语言基本功(20%):选手回答提问时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对语言难点的理解等基本功如何
(3)评分:
a. 决赛说课及回答问题环节计分均采用10分制,评委打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说课及回答问题的最后得分均为扣除一个最高分、扣除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并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b. 决赛选手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否则,作零分处理。
c. 决赛选手最后得分构成比例为:复赛授课得分(占40%)+说课得分(占50%)+回答问题得分(占10%)。
d.如选手出现最后得分相同,以说课环节得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如说课环节得分也相同,以说课+回答问题得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如所有环节得分都相同,选手采取5分钟即兴演讲的形式决定名次。
(4)决赛评委组成:
每组评委人数不少于9人,其中包括大赛组委会特邀评委1-2人。评委须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每组评委指定一名评议组长,一旦出现争议,由评议组长负责召集评委进行合议。如果分赛区评委组合议无果,则提交大赛全国秘书处,由秘书处指定专家仲裁。
奖项设置:
北京赛区每个组别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若干名和优胜奖若干名,所有获奖选手均颁发加盖大赛主办单位公章的获奖证书,获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提供的奖品。获奖名单报大赛全国组委会备案,并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
北京赛区每个组别第一名进入全国总决赛。大赛总决赛地点设在上海。全国组委会届时将邀请全国部分高校外语教学部门领导及专家作为嘉宾观摩全国总决赛。
凡进入全国决赛的选手,自动视为将本人参加教学大赛使用过的所有参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的参赛电子教案、视频(含本人肖像)以及视频感言(含本人肖像)等材料,授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独家使用。
大赛费用
本届大赛的专家评委劳务费、专家评委食宿费、奖项费用、资料费、摄像和媒体费用及承办单位的启动费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担。各校领队及参赛选手的交通和食宿费由派出学校承担。本届大赛不向高校、参赛教师收取参赛费。
与大赛有关的未尽事宜,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将以大赛实施细则的方式另发。
本届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北京赛区组委会所有。
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北京赛区组委会(代章)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