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铅笔盒里有五支笔。”大家可别小看这么一句简单的句子,要将它准确、如实地翻译出来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英语中没有对应于汉语“笔”的词汇。
不过,我们在英语里倒是可以找到各种有关“笔”的名称:
铅笔 pencil 钢笔 pen/fountain pen 圆珠笔 ball-point pen 毛笔 writing brush
画笔 painting brush 蜡笔 (wax) crayon 鸭嘴笔 drawing pen/ruling pen 粉笔 chalk
因此,我们只有弄清楚了那五支笔的具体形态,才能将这句话准确翻译出来,比如可译为:
He's got two pencils, two crayons and one pen in his pencil-box.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将性质或用途一样或类似的事物归为一类,表示某一类事物的总名称被称为“上义词”(superordinate),一个“上义词”的概念包含许多“下义词”(hyponym)。汉语中的“笔”就是以上谈及的各种笔的“上义词”。在不同语种中,大多数词汇的分类基本一致,如世界上的事物分为生物(living things)和无生命物(non-living things);或者有机物(organic matters)和无机物(inorganic matters),而生物里又有植物(plants)和动物(animals)。但是,有些词汇的分类则为某种语言所特有。例如,“笔”在英语中就不构成一类。
汉语中的“车”(包括各种汽车、自行车、人力车、手推车等)、“牛”(包括水牛、黄牛、牦牛、奶牛等)、“果品”(包括鲜果、干果、蜜饯等)、“皮”(包括各种兽皮、树皮、果皮等)等词汇在英语中也没有对应的表达,因为在英美人的思维习惯中,这些词并不构成一“类”,所以翻译时我们必须弄清它们具体指代哪些事物,并选用不同的下义词来代替。
比如,在She is my sister. 这句话中,如果不了解说话人指的是“姐姐”还是“妹妹”,我们很难准确翻译。由于文化差异,西方人一般强调家庭成员的平等,他们在介绍自己的兄弟姐妹时一般会说He/She is my brother/sister.,并无长幼之分。因此,英语sibling这个词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汇。
其实,不少英语词汇的分类和名称同汉语存在区别,如half brother/sister可以指同父异母也可指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cousin可以指“堂/表兄/弟/姐/妹”;而家族中的长辈除父母外都是uncle/aunt。这些差异都会造成翻译的困难。
更令人犯难的是,英语、汉语词汇的分类还存在交叉的现象。例如,table和desk在汉语中都是“桌子”,但这并不意味中文“桌子”所包含的概念一定比英文table大。例如coffee table和end table都是table,但在汉语中却是“茶几”的意思,“茶几”当然不能归入“桌子”一类。汉语中的绿、蓝、青是三种不同的颜色,而英语只有green和blue,所以“青”字到底应译为green还是blue则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如“青天”是blue sky,“青菜”却是green vegetables,而the Blue Nile习惯上则译为“青尼罗河”。
不仅名词存在这样的情况,动词分类的粗细也有不同,如汉语中的“切”、“割”、“截”、“剁”、“斩”、“砍”、“剪”、“裁”、“刻”等都可以用一个cut翻译(要区分动作可以加上介词短语表示工具)。当然cut还有别的意思,如cut the school是“逃学”。而“拿”、 “提”、 “背”、“扛”、“担”、“挑”、“抬”、“握”、“举”、“托”、“执”、“携”、“挟”、“抓”、“拎”、“抱”等则可统统译为一个carry,其后接不同的介词短语表示具体的方式。